在皖台商的新年心声:两岸交流不是难题 未来发展充满信心******
中新社合肥1月17日电 题:在皖台商的新年心声:两岸交流不是难题 未来发展充满信心
中新社记者 张俊
“新的一年,两岸交流一定会更频繁,特别是民间交流合作会更加紧密。相信在同样的共识下,两岸的交流合作不会是一个难题。”近日,台湾工程师郑人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今年49岁的郑人豪来自台湾台北,扎根安徽已近5年时间,幽默风趣的他形容自己是半个合肥人,无论是本地方言,还是民俗文化,他都耳熟能详。
郑人豪是合盟精密工业(合肥)有限公司总经理。2017年,当他刚刚走进公司所在的合肥新桥集成电路科技园时,这里还是一片荒地,周边除了正在建设的厂房,人烟寥寥。然而短短半年时间,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,工厂就建成交付,这让他非常感动。
郑人豪表示,大陆半导体产业已发展多年,并形成了完整产业生态圈,惟有部分关键零配件仍需进口。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他,当时受所在公司委派,希望在大陆选择一地建厂,实现高端零配件的国产化,减少对进口的依赖。
怀揣着打造国产化高端零配件的目标,从2017年起,郑人豪与团队开始走访大陆多个城市与开发区,寻求在地理区位、地方政策、人才与配套适宜的厂址。经过调研讨论后,最终选定合肥为最佳落户建厂地点。
2018年,郑人豪和团队正式入驻合肥的公司,并一直工作至今。尽管遇到疫情,但公司依然快速发展。郑人豪说:“我很高兴当初选择来到合肥创业耕耘,如今企业不仅步入正轨,进入发展快车道,还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。”目前,郑人豪的公司有近50名员工,其中超过八成员工都是本地培养的人才。
郑人豪表示,大陆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,台商将加大对安徽的投资,尤其是在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。新的一年,他也为公司制定了新的目标,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在大陆工作生活已有23年的黄宏洲来自台湾嘉义,来到合肥投资兴业也有14年时间,是合肥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。黄宏洲说,20多年来,他切身感受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,也亲眼见证到了安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,特别是在新型显示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。
黄宏洲表示,过去三年时间,尽管受到疫情影响,但台商台企来到大陆投资创业的热情并未减弱,其所在的协会先后接待了80多批来访的台商代表团。
黄宏洲说,新的一年,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在皖台商将加强与国际客商之间的交流频次,获得更多的发展合作机会,产业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。“我们会积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,号召广大在皖台资企业抓住机遇,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,更加深入参与和支持皖台之间的交流合作。”
截至目前,安徽共有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、台湾工业园等各类涉台园区19个,在安徽创业就业的台商、台青3000余人。(完)
山西太原市小店区——诊室在身边,方便群众就医(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)******
早上10点,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居民王先生赶往附近的小马社区,“早上在网格微信群里看到,小店区临时设立了发热诊室。我家老人发烧、呕吐,我来问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。”
诊室里,社区医生徐廷琴耐心叮嘱王先生:“你家人这种情况,我先给你开些药,如果效果不好,你再来找我,或者转诊到区医院。”
小店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杜俊霞介绍,小店区常住人口141万,目前群众问诊、购药、就医需求激增。小店区统筹协调医药资源,动员全区有条件的医院、诊所、药店设立临时发热诊室,以“政府+企业”“医药+服务”的形式,组织医务人员到发热诊室,就近满足群众就诊、用药需求。
记者在小店区晋阳街附近的发热诊室看到,不断有市民前来就诊、问询。负责该诊室的某中医堂负责人张金红,对买药的市民进行问诊登记,根据病情开出药品,“这里全天营业,如果有特殊需求,门店24小时开门接诊。”
从去年12月22日起,小店区每日组织采购10万片布洛芬,面向居民开展免费赠药活动,每人赠送5粒,活动持续10天,发热诊室也成为赠药的服务窗口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居民有序排队,凭身份证即可领取5片退烧药。
杜俊霞介绍,目前,小店区街面100个诊室全部投入使用,每个诊室配备2名医务人员,1名医生负责诊疗,1名药剂师负责抓药、发药。
除此之外,太原市还依托3家较大的医药零售企业,在197家药店门店设置连锁“诊所+药店”发热诊室,同时公布10县区的社区(家庭)医生联系方式,进一步方便广大居民就医和就近购药。(本报记者 乔 栋)